
本文转自:科教新报配资是做什么的
湖南师大附中双语树人学校 徐贱香
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,强调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,改变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和互动方式。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体,教师则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,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,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,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,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。
一、新课改下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
(一)教师灌输式教学占主导地位
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,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准,教师的教学活动以知识传授为核心,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,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和大量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。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,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,解决实际问题。
(二)学科枯燥,缺乏趣味性
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,对小学生来说,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往往存在困难。例如,分数的概念、乘法口诀等,学生往往只是机械记忆,而不能理解其背后的含义。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,影响学习效果。
(三)教学方式陈旧
许多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,如口头讲解、黑板板书等。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传授知识,但无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,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例如,在讲解几何图形时,仅通过黑板上的简笔画难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的特征和性质。
二、新课改模式下对传统教学的改善
(一)深刻理解教材,提升教学实效性
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,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,创造性地使用教材,而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。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,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,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。例如,在教学“人民币的认识”时,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购物场景,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学习人民币的使用和计算。
(二)从兴趣入手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
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。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,运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,如多媒体教学、游戏教学、情境教学等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例如,在学习“认识图形”时,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图片,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,用剪刀、直尺等工具剪出各种图形,并在全班展示。
(三)积极开展教学活动,引导学生自主探究
学生年龄较小,抽象思维能力较弱,教师需要通过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,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、观察、比较等方式自主探究数学知识。例如,在学习“梯形面积公式”时,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、剪切图形、拼接图形等方式,自主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。
(四)教学生活化,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
小学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,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,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。例如,在学习“加减法”时,教师可以结合购物、分配物品等实际场景,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。同时,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,如观察生活中的图形、计算物品的数量等,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。
(五)关注教师专业发展,提升教学能力
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。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,参加教学培训和教研活动,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。例如,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校本教研活动,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,分享教学经验和方法,不断改进教学实践。
(六)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
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,教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,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,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。例如,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、小组合作、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,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鼓励,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,促进其全面发展。
新课改背景下,小学数学教学应从教材理解、学生兴趣、自主探究、教学生活化、教师专业发展和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,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,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,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配资是做什么的,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汉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